矩阵设备是模拟监控系统的核心,图像信号通过光端机传送到视频矩阵设备。这种模拟传输过程中,视频信号对传输距离和转换环节的增加十分敏感,当传输距离大于1Km时,信号易产生衰耗、畸变、群延时,易受干扰和噪声积累而使接收端图像质量下降。但是,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车站数量多、图像传输距离长,且必须将车站图像信号不失真地传输至控制中心。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工具主要是同轴电缆,而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的距离不大于1Km,双绞线的距离更短,这就决定了模拟监控只适合于单个大楼、小的居民区以及其它小范围的场所;由此模拟监控系统难以满足轨道交通长距离传输的要求。
数字监控系统是模拟监控系统的下一代产品,它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监控系统,硬盘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DVR),即数字视频录像机,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也被称为DVR。硬盘录像机采用的是数字记录技术,将数字化视频图像记录与多画面图像显示功能和监视报警功能结合在一起,已逐步取代传统模拟视频矩阵和模拟音频视频存储器,与模拟监控相比具有视频的数字化显示,视频数字化存储和监视报警功能。DVR具备简单IP网络通讯功能,可处理的网络访问有限,因此,数字监控系统非常适合本地监控存储为主,仅有少数网络浏览需求的监控环境。现阶段监控方案基本上是以模拟+数字结合方案为主,但是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技术,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双方自身的局限性没有改变,所以逐渐被边缘化。IP智能监控系统采用编码器将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根据图像质量和带宽要求不同,由编码器将模拟图像转化成多种编解码方式,例如:MPEG-2、MPEG-4、H.264、MJPEG等。传输到OCC控制中心的数字信号可直接显示在视频数字客户端,也可以通过解码器显示在模拟视频终端上。调度员的访问权限可以由视频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现有的IP智能监控用户管理系统可对用户进行25级甚至更多级别的细分用户权限,从而避免监控录像非法窃取和破坏系统行为。由此,IP智能监控系统在继承了数字监控系统诸多功能外,它解决了不易扩展、弱IP通信和存储无冗余等诸多监控领域的棘手问题。例如:IP智能监控无性能瓶颈。首先一个理想的监控系统在局部区域内是多设备分工协作,避免单个设备完成所有功能所存在瓶颈效应。IP智能监控中的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编码由编码器单独完成,视频数据的存储由单独的存储服务器完成。对于视频访问用户IP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由单独的视频管理服务完成。由此实现多个设备协同工作,提高系统性能防止像DVR一样单个设备的系统瓶颈。其次,IP智能监控对于可访问的网络用户数目没有限制,只要网络可达,用户有访问权限就可以访问IP智能监控系统,让视频共享综合利用变得简单灵活。再次,IP智能监控解决了存储的无分布性,无冗余的缺点。IP智能监控可以具备专有设备进行专业的存储管理,IP监控解决方案采用专业的IPSAN存储系统,不同于传统监控采用的硬盘储存。IPSAN存储系统在分布式部署、集中管理、可扩展性、数据共享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使之尤其适合于大型监控应用。视频信息存储可采用数据块写入方式操作,而非传统的文件式存储,既减少了系统资源开销,也提高了稳定性。最后,IP智能监控提供多种数据存储保护措施。如可实现Active-Passive模式的故障保护,主用切换到备用时,切换过程对EC、IPSAN等其它监控设备透明。支持存储资源的整机冗余保护,当系统中的一台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手动把数据切换到备用存储设备上等。再后,IP智能监控具备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提供多种自动化的存储管理机制,如可为每个前端编码器EC制定存储计划,使之可以根据策略实现自动存储;可制定存储备份计划,实现数据自动备份等。
目前,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纷纷选择轨道交通建设来缓解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轨道交通人流密集、人员复杂、活动物体多等因素,需要一套监控系统来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今年3月发生的俄罗斯地铁爆炸案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起到事先进行判断分析、事后取证的作用,已经成为协助公共安全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列举一个典型的铁路交通安防技术应用方案,并对当前主流应用技术以及未来发展作一个分析。一套典型的铁路监控系统由前端图像摄取,图像显示及录制,后端控制,分控部分等设备组成。由于经常有社会车辆、送人车辆、交通车辆、行人、客人等非常复杂,而频繁发生的问题有:诈骗、抢劫、贩卖假文件证明、倒卖火车票等等,而由于空间开阔、交通便利,因此如果发生问题,执勤人员很难抓到相关人员;即使抓到也不一定会承认,这使得执勤人员非常难以处理这些情况。而火车站又是一个地区的面子工程,维护好广场的秩序,是铁